十年公益恒心在 万里帮扶善意浓

十年公益恒心在 万里帮扶善意浓

—访肇庆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、广东鑫荞贸易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长余荣灯

编者按:

今年3月份,广东鑫荞贸易有限公司,因为以商养善的新模式,余荣灯再一次引起了媒体的关注。其实,这些年在肇庆市端州区,无论是拥军拥属,还是困难群体生活保障;无论是疫情防控点的物资捐赠,还是敬老爱老捐资捐物现场,都不乏余荣灯的身影。

余荣灯是谁?广东鑫荞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、肇庆市爱国拥军促进会副会长、肇庆最美退役军人,2024年12月被广东省文明办授予“广东好人”称号。事业有成,不忘初心,余荣灯成为 了端州区公益人物的化身、热心慈善的楷模。但熟知他的人,更 愿意将他概括为热心慈善事业的“最美最美退役军人”。

2025年1月23日,《肇庆文明网》刊登了这位六旬老兵先后为慈善事业捐资捐物超百万元的感人事迹。以商养善的爱心之 举,着实让人敬佩。缘何他知曲中意,只因曾是曲中人。

拥军长卷”:用爱续写军人荣耀篇章

初见余荣灯,就不禁被他雷厉风行的作风,以及洪亮有穿透力的声音所深深吸引,更为这位“广东好人”,感到好奇。他站、坐、行,无一不显示出其挺拔姿态,当被问及是否在部队服役过时,这位优秀奋斗者爽朗地笑了:“那是一段对我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的军旅生涯!包括现在管理企业,也能将军队的智慧和现代企业的人性化管理相结合,打造出了一支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企业团队。”

“男儿何不带吴钩,收取关山五十州”。受家庭影响,少年时的余荣灯心中便有一个理想——到军营去吃苦,到部队去保家卫国。1983年,征得家人的同意后,余荣灯毅然应征入伍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卫士。服役期间,他与战友们并肩作战,抛头颅,洒热血,刻苦训练军事技能,挥洒着青春的汗水。“军旅经历是我一辈子难忘的经历,余荣灯常说,我把青春献给党,党也成就了现在的我。”

1990年3月,余荣灯告别了挥洒青春热血的军旅生涯。脱下军装,他并没有忘记部队的培养和军人的使命,反而将这份对军队的深厚情感,化作了实际行动,融入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。

2015年八一前夕,肇庆军分区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——余荣灯。那时的他,刚在肇庆开办了端州区鑫荞食品商行,并且代理着劲牌公司产品,生意尚在起步阶段,利润微薄。但他却毫不犹豫地自掏腰包,购置了价值3万元的20多箱慰问物资,用货车满满当当地拉到了军分区。搬运物资时,他挽起袖子,与工人们一起忙碌,汗水湿透了衣衫,他却浑然不觉。时任肇庆军分区主任付勇看到这一幕,还以为他只是普通工人。直到后来,付勇才知道,这个低调朴实的人,竟是一位心怀大爱的商人。多年后,付勇回忆起这段往事,感慨地说:“余荣灯不仅是个商人,更是社会热心人。” 从那一刻起,余荣灯踏上了公益之路,这一走,就是十年。

在这条公益道路上,余荣灯用自己的方式,诠释着对军人、军属和退役军人的深情厚谊。他自掏腰包1万余元,购买矿泉水、方便面等物资,送到一线医务工作者、民警、志愿者手中。在疫情期间,他主动将 60多箱劲牌公司生产的藿香紫苏饮,无偿赠送给公安、消防应急队等单位。他的善举,如同冬日里的暖阳,温暖着每一个为社会默默奉献的人。

每年,余荣灯都会赞助肇庆市武术协会、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举办活动、拍摄微电影。在他看来,文化事业的发展,离不开社会各界的支持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,为肇庆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。在活动现场,他总是忙前忙后,帮忙布置场地、协调事务,那股子认真劲儿,让人动容。

2024年1月24日,寒冷的冬日里,余荣灯带着新春慰问品和慰问金,来到肇庆市端州区星荷社区,看望“英雄母亲”欧惠芳。欧惠芳老人已102岁高龄,儿子刘耀强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英勇牺牲,荣立二、三等功。此后,女儿、丈夫又相继意外去世。面对生活的重重打击,老人却始终保持坚强乐观,退休后还拿出自己的退休金资助困难家庭的孩子。余荣灯紧紧握着老人的手,眼中满是敬佩与关切,他说:“您的儿子是英雄,您也是英雄。我们不能忘记英雄们的付出,更要照顾好英雄的家人。”那一刻,老人眼中闪烁着感动的泪花,寒冬仿佛也变得温暖起来。

余荣灯深知,退役军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,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青春和热血,退役后需要社会的关爱和支持。于是,他联合肇庆市爱国拥军促进会,拿出10多万元慰问端州城区荣立一、二等功以上的退役军人50多人。每到一处,他都会与老军人们促膝长谈,听他们讲述当年的战斗故事,感受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。他细心地为老军人们准备生活用品,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,让这些老军人、老功臣感受到家的温暖。

在肇庆市端州区翡翠华庭,有一处两层200平方米的商铺,这里是余荣灯租住的办公地点。两年前,商铺门口挂上了一块铜牌——肇庆爱国拥军促进会端州办事处。原来,余荣灯得知促进会办公地方有限,便毅然腾出自己的楼房,作为联络点。在这里,他组织开展联谊活动、征文活动、理事会等,帮助退役军人融入社会。当有退役军人在生活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,他总是第一时间伸出援手,为他们提供帮助和支持。他就像一位大家长,用自己的关爱,让全市8万多退役军人找到了“家”的感觉。

余荣灯常说:“没有部队的培养和社会各界的支持,就没有今天的我。退役军人身份是我终身的荣耀,我要用行动回报社会。”他是这样说的,也是这样做的。在他的带动下,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英雄、崇尚英雄,爱国拥军的热情在社会上不断蔓延。

“肇”亮文明之光:他用行动温暖每一个角落

在肇庆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里,余荣灯不仅是拥军优属的典范,还是文明实践的积极参与者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为城市的文明建设添砖加瓦,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暖心使者。

2024年2月25日,元宵节,广府文化庙会的非遗集市热闹非凡,人山人海。肇庆市文明办组织开展“肇就美好,你我齐参与”宣传活动,余荣灯第一个报名参加。活动当天,他披上“肇庆市最美退役军人”的绶带,化身文明实践志愿者,忙碌的身影穿梭在人群中。他热情地向过往群众游客讲解《肇庆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》,用通俗易懂的语言,分享自己对文明的理解。在交流过程中,他的眼神中透露出真诚与专注,让人不由自主地被他吸引。为了让文明意识更加深入人心,他还组织大家一起参与“文明大转盘”“我与文明合个照”等趣味互动小游戏。为了吸引更多市民群众参与,他自掏腰包购置了一批物资作为奖品。在他的带动下,现场气氛热烈,大家在欢声笑语中,传播着文明意识,形成了良好的行为惯。

2024年春运期间,余荣灯再次挺身而出。当市文明办等部门发出为肇庆“暖流行动”出力的号召时,他第一时间响应。他捐助物资,派出专车将爱心物资送到广州佛肇高速G80鼎湖山服务区。在服务区里,他亲自为回家过年的车主群众送上桶装面、姜汤、糖水,还为他们送上福字和春联。看着车主们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,他的心中充满了温暖。他说:“春节是团圆的节日,希望这些小小的举动,能让大家在回家的路上感受到温暖。”

元宵节前,肇庆市文明办、团市委等部门发起年花回植活动倡议。在全国第46个植树节即将到来之际,余荣灯第一个响应。活动当天,天空飘着细雨,但他毫不犹豫地来到北岭山,冒雨回植花卉、种下树苗。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发和衣服,他却毫不在意,认真地培土、浇水。他的双手沾满了泥土,但他看着种下的树苗,眼中充满了希望。他说:“希望这些树苗能茁壮成长,为肇庆增添一抹绿色。”

学雷锋月,余荣灯更是忙碌不停。他忙着探访模范人物、慰问困难家庭和敬老院。3月5日,肇庆市“学雷锋・文明实践我行动”启动仪式在鼎湖区举办,余荣灯应邀参加。仪式结束后,他带着自费购买的牛奶、食品和毛巾、牙刷等日常用品,专程到鼎湖敬老院慰问20名老人。在敬老院里,他与老人们亲切交谈,嘘寒问暖,为他们送上关爱和祝福。他还帮助老人们打扫房间、整理衣物,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雷锋精神。

余荣灯的身影,频繁出现在各种文明实践活动中。只要有好事要做,他总是冲在前面。他就像一颗闪耀的星星,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散发着光芒,照亮了人们心中文明的道路。在他的影响下,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文明实践的队伍中来,为建设美好的肇庆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
战胜重疾,他用生命书写大爱情怀

命运似乎总爱考验那些心怀大爱的人。2021年,余荣灯在一次检查中,被查出患有重大疾病,不得不进行切除手术。手术后,医生再三叮嘱他要多休息,不能太过操劳。然而,在他心中,那些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、需要支持的体育文化活动,远比自己的身体更重要。

他的妻子既心疼又无奈地说:“他是个热心肠,可就是不会照顾自己。”面对妻子的担忧,余荣灯总是笑着安慰她:“我没事,还有很多人等着我去帮助呢。”

2024年3月,余荣灯得知封开县大洲镇上律村的陈某强,因身患疾病,父亲去世,母亲住院,生活陷入了困境。他没有丝毫犹豫,只身驱车百多公里,来到陈某强家中。看着陈某强家中简陋的陈设和他无助的眼神,余荣灯的心中一阵刺痛。他送上千元慰问金和慰问物品,还详细了解陈某强的病情,回来后多方联系,帮助他寻找就医的渠道。

在余荣灯的家里,有一本笔记本,上面详细记录着慰问困难户和支持赞助体育文化活动的情况。随便翻开一页,都是他忙碌的足迹:4月 25日,支持赞助“肇庆为你歌唱”活动;4月28日,走访慰问端州区沙湖困难户;6月2日,支持赞助大湾区职工龙舟赛……从年头到年尾,他每月不是在慰问赞助,就是在慰问赞助的路上。

2024年9月的一天,余荣灯偶然听说广西有户家庭很困难。经过详细了解,他得知广西梧州市木双镇双贤村麦右组黄观明一家6人,属防贫监测户。家庭劳动力只有黄观明一人,仅靠他在木双镇打零工维持生计。黄观明的妻子患精神二级残疾,儿子患智力一级残疾、癫痫,上小学的小女儿患智力三级残疾、脑瘫,大女儿和二女儿还在义务教育阶段。这个家庭的困境让余荣灯揪心不已,他决定亲自去看看。他专程从肇庆城区驱车200公里,来到黄观明家中。看到余荣灯的到来,黄观明眼中满是惊讶和感激。余荣灯送上千元慰问金和米油、牛奶、面饼、月饼等慰问物品,还鼓励黄观明要坚强面对生活。那一刻,黄观明的泪水夺眶而出,他紧紧握着余荣灯的手,不停地说着感谢的话。

有人曾不解地问余荣灯,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公益事业。他微笑着回答:“生活中总有一些需要帮助的人,送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帮助别人,我自己也能收获快乐。” 这句简单的话语,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。

余荣灯的事迹,先后被《南方日报》、广东军网杂志、广东广播电台、广州日报、肇庆市国防网、《西江日报》等媒体广泛报道。2024年,他被评为 “广东好人”。这些荣誉,是对他多年来公益付出的肯定,但他却从未因此而骄傲自满。他依然默默地在公益道路上前行,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爱与责任。

十年的公益之路,余荣灯用自己的汗水和爱心,书写了一段不平凡的故事。他在拥军优属的道路上,让军人、军属和退役军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;在文明实践活动中,为城市的文明建设增添光彩;在帮助困难群众的过程中,传递着温暖与希望。他就像一盏明灯,照亮了人们前行的道路;又像一颗火种,点燃了人们心中的爱与善良。

在我们的生活中,或许有许多人都曾有过帮助他人的想法,但真正能像余荣灯这样,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公益的人却寥寥无几。他的故事,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美好,也让我们反思自己在面对他人的困难时,是否也曾伸出过援手。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公益的践行者,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,也能汇聚成温暖的力量。让我们以余荣灯为榜样,在生活中多一些关爱,少一些冷漠;多一些付出,少一些索取。让我们一起努力,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,让公益的光芒照亮每一个角落。

为您推荐